焦点快看:江苏将推动“交房即发证”常态化,优化普及“带押过户”等服务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3年,江苏省将做好“十件大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建设、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力量,交出自然资源系统的优质答卷。

2022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工作交出亮眼答卷

据了解,2022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制定了13条政策强化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全年共保障江苏省重大项目新增用地6.07万亩、新增用海1.17万亩。


(相关资料图)

除此之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也得到了充分落实,江苏省全年共确定耕地保护目标5990.2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345.02万亩。江苏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也走在全国前列,全年供应存量建设用地44万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2.4万亩。与此同时,海洋强省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2022年江苏省海洋经济总量预计达到9500亿元。

2022年,江苏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还获批“国家山水工程”。共完成长江沿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约100万平方米,7个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和4个省级示范项目也于2022年开工建设。

2023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工作要做好“十件大事”

除了晒出多份亮眼成绩单,会议还明确了2023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工作“十件大事”。首先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将发挥江苏“慧选址”信息技术支撑落实项目选址,确保项目当年具备落地实施条件。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下放省级用地预审和选址权限,减少审批环节。推进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事项落地生效,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等提供分幢(层)登记发证服务,强化“交地即发证”与其他助企纾困举措的联动。

其次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鼓励地方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力度。因地制宜制定耕地恢复补充方案,通过多种途径补充恢复耕地。

除此之外,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加强规划发展村庄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部署开展规划师进社区工作,探索常态化的规划师驻镇(街道)、驻村(社区)服务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此外,还将提高节约集约水平,推动经济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工业用地供应由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作价出资(入股)并重转变,支持工业企业选择适宜的用地方式,鼓励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2023年,江苏省将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同时,扎实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加快推进江苏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完成修复面积不低于600公顷。

海洋强省建设也是2023年的工作重点,江苏省将充分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有序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加强自然岸线管理,确保江苏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同时,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开展海域使用立体设权。协调推进设立海洋产业子基金,强化海洋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除此之外,江苏将加强地质矿产管理,提升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深化采矿权出让改革,推动“净矿”出让。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开发利用和保护全过程。

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江苏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推动“交房即发证”常态化,优化普及不动产“带押过户”登记服务,真正做到“自然为民”。

夯实业务管理基础,支撑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将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用地调查大数据分析和产业地图编制工作,全面实行土地储备和供应联动管理。立足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工作定位,推动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江苏和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有效支撑各项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推进法治自然建设的重要基础。2023年,江苏省将加快推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持续开展好“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以点促面提升全省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基本农田 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