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团队10年迭代培育,研发出13种“中国造”啤酒原料_天天视讯


(资料图片)

大麦作为啤酒麦芽的主要原料,在我国需求量巨大。然而,我国现在使用的啤酒大麦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如何解决困境,多年来是行业和产业共同思考和协作突破重点。近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秋播大麦生产示范观摩会在盐城成功举办,其中,一批“中国造”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的亮相让人“眼前一亮”。

它们是成功选育出的 “扬农啤7号”“扬农啤8号”及“扬农啤12”等13个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已在盐城沿海地区实现规模化种植。这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许如根、吕超、郭宝健、王菲菲带领的大麦遗传育种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努力,通过多点试验、室内分析、产业化示范等所出的研究成果。

许如根介绍,团队持续开展大麦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工作所选出的这些新品种,分别通过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并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其中“扬农啤7号”为江苏省主体推广啤酒大麦品种,也是世界知名啤酒公司在江苏生产啤酒大麦原料生产的指定专用品种。

据悉,此类大麦品种的研发花费时间很长,需要从很多品种中挑选出性状好的,再一代一代进行培育。从选品到迭代培育、多点试验、室内分析、产业化示范,先后花费了10年左右。进行示范种植后,表现出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能生产出可替代进口大麦的啤酒原料。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扬农啤7号”等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都属春性二棱皮大麦,其中“扬农啤7号”在江苏省秋播种植,全生育期199天左右,“扬农啤8号”在黄淮地区秋播全生育期195天,“扬农啤12”在江苏省北部地区秋播种植,全生育期198天左右。

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加强与啤酒大麦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协作,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加速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借助全链条式生产销售模式,加大示范种植面积。如今,规模化的种植,已经逐渐让“中国造”开始替代进口啤酒原料,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讯员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