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江苏人丨没有他,南京城便少了一半光彩

【编者按】江苏,文脉悠长,人文荟萃。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将于5月20日举行,届时来自全球各地的江苏儿女将共叙乡情友谊,共话家乡发展。现代快报推出《历史上了不起的江苏人》专栏,回望和讲述江苏历史名人故事。

他是建筑界的一代宗师,为南京乃至中国留下了上百处经典建筑。


(相关资料图)

南京“民国子午线”上屹立至今的很多经典民国建筑都是他设计的。

他,帅,飒,才气冲天。吴良镛、钟训正、齐康……一批院士都是他的学生。

他,是杨廷宝。

超级学神

1901年,河南南阳,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杨廷宝。

杨廷宝的父亲杨鹤汀是一位教育家,母亲知书达理、能书善画,生杨廷宝时因大出血辞世。因为母亲的原因,杨廷宝一生都不过生日。

杨廷宝是一个超级学神。14岁考上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20岁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建筑。

△杨廷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硕士学位时的留影

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建筑教育的顶峰,高手如云,很多人要完成学业都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杨廷宝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了本科四年制课程。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全班11人中,唯一一个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学生。

△杨廷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成绩单

学院院长赖尔德称,杨廷宝是学院最耀眼的学生。校方也表示,杨廷宝通过作品为自己所赢得的个人奖项,是当时学生中最多的。

更凡尔赛的是,杨廷宝不仅自己学业轻松,还帮同学、学兄、学弟学妹们“写作业”。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会成员合影(三排右三杨廷宝)

“作业每天带着做一点,按时交图轻轻松松。他每天都能保持8小时睡眠时间,就这样,他还有空闲的时间帮助同学画画图纸,收获一波好人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汪晓茜教授评价道:杨廷宝帅、飒,才华横溢,是当之无愧的男神。

杨廷宝本科毕业就到了导师的工作室,一边工作一边读研。上世纪30年代的费城,不少经典设计作品中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半个南京城

1927年,26岁的杨廷宝回国。

他一回来,就应邀加入当时国内赫赫有名的基泰工程司事务所,成为公司的总建筑师。基泰公司的英文名称“KWAN, CHU&YANG”,是主要合伙人关颂声、朱彬、杨廷宝、杨宽麟四人姓氏的英文合写。

由于业务的关系,年轻的杨廷宝便开始了和南京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泰工程司在南京赢得大量委托项目,杨廷宝就和这个城市开始紧密联系。抗战结束后,他来到南京定居。从1946年起,一直到1982年辞世,杨老都在南京工作,生活,他以作品深深影响着这个城市的面貌。”

汪晓茜说,根据统计,杨廷宝一生总计约120项作品,1949年前有89件,一半以上在南京,加上建国后的18项,总计在南京与杨廷宝相关的工程项目有近70项。

“可以肯定,杨老是对近现代南京城市建设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汪晓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1930年,29岁的杨廷宝设计了南京中山陵邵家坡新村合作社(已毁)。

△中央体育场设计稿

△南京中央体育场

1931年,30岁的杨廷宝主持设计了南京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中央医院、外交部“外交宾馆”楼、谭延闿墓及中央研究院地质硏究所。

△谭延闿墓

1932年,31岁的杨廷宝主持设计了南京中山陵园音乐台……

△南京中山陵园音乐台

1946年,45岁的杨廷宝主持设计了南京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公教新村、盐务总局办公楼、北极阁宋子文公馆……

幢幢建筑像是刻在大地上的印记。伴随时代的变迁,有的印记消失了,有的留下来。

而今,当你从下关火车站开始“穿越”,沿着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一直到中山陵谭延闿墓、紫霞湖边正气亭,再到紫金山上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园区经典建筑“大台”“子午仪室”,沿线的这些经典民国建筑就出自杨廷宝。

△正气亭

这条“民国子午线”,也被称为“杨廷宝一条路”。它们中西合璧,端庄沉稳,磅礴浑厚,和这座博爱之都相互融合,彼此成就。

“南杨北梁”

在建筑界,杨廷宝和梁思成,被誉为“南杨北梁”。

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童寯被誉为“中国建筑四杰”。

他们学贯中西,才华横溢,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也让人羡慕。“他们是同龄人,是师兄弟,更是挚友,情同手足,肝胆相照。”汪晓茜说。

“杨廷宝和梁思成都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杨廷宝是梁思成的学兄。杨廷宝又帅又飒,不仅学业好,还擅长舞剑太极拳,但他为人低调而内敛。相比之下,梁思成更开朗活泼一些。两人都非常爱国,有非常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汪晓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事业上,两位宗师共同成长、共同成就。

留学期间,杨廷宝经常跟梁思成、林徽因、陈植、赵深等人一起活动,以至于当时美国同学给他们起外号叫“中国小分队”。他们一起旅行写生,一起交流,互相分享学习生活所得。

△宾大留学期间的“中国小分队”,左一:杨廷宝,右二:梁思成

等他们学业有成,看到国内的建筑行业都是外籍设计师在做,不留恋海外生活,纷纷回国,用自己的才华,逐步扭转局面,使华人建筑师成为承担国家大型项目设计的主力军。

回国后,他们也彼此友谊不断,一起开会,一起互相帮助。梁思成的书房里,墙上只挂了两幅画,一副是林徽因画的,另一副则是杨廷宝的水彩画。

1946年,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缺少教学资料,于是,杨廷宝把自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时的读书笔记和作业送给了梁思成,作为参考。

门下七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这些建筑界的“大牛”都是杨廷宝门下弟子。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杨廷宝在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专业从教三十余载,塑成“正、实、活、透、硬”教学纲领,提出“杨廷宝办学十条”,奠定了今日东南大学建筑系的基石。

△东南大学成贤街校区

“杨老的教学从来不仅限于象牙塔,而是和国家需求结合在一起。当时,他带领年轻的老师学生做中国最早的综合医院设计研究课题,根据国家需求主持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汪晓茜说,杨廷宝是一个现实主义路线的建筑师,会综合考虑建筑涉及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南京长江大桥

在杨廷宝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北京火车站、南京华东航空学院教学楼、南京工学院校园建筑、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民航候机楼以及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等重要工程项目。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而在杨廷宝的弟子门生中,许多成为现当代中国建筑领军者,更有7位当选为院士。

吴良镛曾经这样评价老师杨廷宝:“中与西,理论与实践,古与今,都在他的身上体现,建筑界很少人有这样的经历。”

而齐康则说,“我赞言杨老的思想,因为一种有使命感和活力的思想会是永恒。”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张然 张文颖/文 赵杰 钱念秋/摄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