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巧用产业调整“加减法”,共护长江生态底色

原本“化工围江”的片区,如今水清岸绿。5月2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常州滨江开发区。现代快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常州做好产业开展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生态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等领域成效初显、亮点纷呈。

△美丽的沿江岸线


【资料图】

曾经,31家化工企业密集坐落在长江常州段沿岸,每家企业到江岸线的距离,都在1公里之内,甚至还有企业紧挨江堤,当地居民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为破解“化工围江”顽疾,常州全面部署推进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系统推进“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统筹推进沿江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升级。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原来生产化学农药,污染严重,成为第一家被拆除企业。如今,该公司原址上已建成一座崭新的展示馆——长江大保护展示馆。馆里展示了长江沿岸在化工企业被拆除前后的对比画面,记录了常州沿江生态从“生态绣带”到“生态秀带”的华丽转身。

△长江大保护展示馆

据介绍,2020年以来,常州滨江已安全拆除化工企业45家,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沿江岸线5公里生态廊道建成,生态复绿累计超3300亩,生态岸线跃升至80.6%,位列全省第一。

化工企业减量之后,产业结构怎么调?对此,常州在做好“企业腾退、低端产能”减法的同时,做好“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突出新材料、新医药两条主线,逐步构建以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等为代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73.3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医药产业产值达175.2亿元,同比增长152.1%,实现了“生态格局”重塑和“生活空间”的优化。

腾退化工企业的同时,常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任务,有力有序有效做好转型升级企业稳岗扩岗和沿江低质低效腾退企业员工再就业工作。居住在长江边的渔民在长江“禁渔”之后,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社保,熟悉长江水情渔情、熟稔船艇驾驶的退捕渔民通过优先遴选还成为“长江大保护”的志愿者,守护这一片长江碧水。

△美丽的沿江岸线

“还长江水清岸绿,滨开区各项经济指标却不降反升。”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文君介绍说,2022年,滨江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工业总产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工业销售总量1053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25%,成功迈入“千亿园区”。在这些亮眼数据的加持下,滨江经济开发区实现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的大幅跃升,当前排名已上升至第24位,较2020年排名上升25位,创历史最佳,生态红利源源不断转变为发展红利,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发展动力。(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现代快报+记者葛小林刘伟娟/文邹嘉丞/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