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同患胆囊结石 都找他“保胆取石”|世界即时看


(资料图片)

54岁的王女士10余年前体检时就发现胆囊结石,因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一直没干预,也没有定期复查。近半年来,王女士开始反复感觉右上腹不适,医生考虑为胆囊结石引起,建议她做胆囊切除,她迟迟未做决定。

近日,王女士专程从安徽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找到普外科主任中西医师李明宏,希望他为她“保胆取石”。原来,8年前王女士的女儿也患胆囊结石,李明宏为其做了“保胆取石”微创手术后,女儿恢复很好,没再复发。李明宏详细了解王女士的病情后,为其做了充分检查,王女士胆囊功能良好,符合保胆指征,于是择期为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术”。手术很顺利,术中取出一枚约3cm大小的结石,保留了胆囊。术后,王女士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李明宏嘱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定期复查。

很多患者在诊断胆囊结石后都有同样的疑问:我这结石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手术处理?对此,李明宏表示,发现胆囊结石时,即使没有症状还是应该积极干预。因为结石在胆囊内,会对胆囊内壁产生持续不断的摩擦、刺激,长此以往会导致胆囊功能逐渐受损,等到疼痛不适再寻求治疗,可能失去比较好的手术机会。那如果进行手术治疗,是选择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胆囊作为消化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等功能,切除胆囊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还可能要承担因胆囊切除手术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风险。而保胆取石也并不是适合每一个胆囊结石患者,需要经过医生专业的评估后才能决定。总而言之,保胆是为了保留有功能的、健康的胆囊,反之,切除的是不健康的、没有功能的胆囊。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前者较难改变,而后者则可以人为调整。为了避免胆囊结石的形成,李明宏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1.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高胆固醇食物会增加肝胆代谢负担,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最终形成结石。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易导致肥胖,肥胖也是引发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中应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

2.不吃早饭:长期处于空腹状态会让胆汁浓度过高,胆固醇长期饱和就会引起胆囊结石。应每天规律三餐,让胆囊每天有序、按时工作,及时排空胆汁才能避免胆囊结石的形成。

3.不爱喝水:喝水量少不利于排尿,排尿会排出体内垃圾、多余的水、尿素、尿酸和无机盐。因此,平时要多喝水,每天喝7~8杯水(1500~1700ml)可预防胆结石。

4.长期生活不规律:长期生活不规律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致使胆汁分泌紊乱、胆囊收缩功能受影响,最终导致结石形成。生活中应保持良好作息,摒弃不良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规律的生活不仅能预防胆结石形成,对各类疾病的发生都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