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别让成长的隐私变为隐痛,“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江苏书展发布


(资料图)

小学阶段是孩童身体、心智、三观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顺利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是成功教育的标志之一。人格是个超级概念,理想的人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塑造的,而塑造孩童的人格,不仅需要行动力,也需要“指南针”。这正是社会学博士、教育专家方刚积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一线教育经验,创作“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系列的宗旨。这套书由译林出版社在今年暑期隆重推出。

第十三届江苏书展期间,译林出版社于7月2日为“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举办了以“用童话治愈隐痛”为主题的新书分享会。心理学专家、阅读推广人李青,该系列的插画家陈希与小朋友和家长进行了“走心”的互动。李青认为,“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中的三十六个故事为学校和家庭情景中的问题爆灯,让孩子和家长得到预警,甚至感同身受……好书即开路,援引读者再往深里去。陈希则表示,“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是一套赋予孩子能量充满想象的书,“我在创作插画的过程中被赋予了能量,也希望孩子在字里行间和我的插图中开启想象力的旅行和成长,并且内心充满能量”。

“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系列秉持为孩子“增能赋权”的教育理念,聚焦反校园霸凌、反家庭暴力、性别平等、单亲家庭心理建设等主题,涵盖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性别、情感与亲子问题,贴近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校园与家庭生活,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看待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加强孩子在敏感问题上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意愿和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科学、健康的性别观念、家庭观念和情感观念。

方刚博士所主张的“增能赋权”,即将教育的主导权让渡给孩子,提升其能力,赋予其权利,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但是自我教育是有前提的,孩子的赋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拥有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包括资料、信息、知识储备,乃至理念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有个观点:“万事非体验不为真。”对孩子成长中的敏感点或隐痛,高高在上的说教,填鸭式的教条,或者旁观式的、不痛不痒的安慰,难以产生正面教育意义,甚至会适得其反。为此,“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收录的四部作品《怪兽的九个国度》《神话新编九则》《王子公主九故事》和《皇帝的九件新装》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经典的创造性诠释,将代表性案例融入奇趣故事,用幽默、温暖、治愈的方式去谈论严肃、敏感的成长话题,“润物细无声”。四部作品共计三十六个故事,情景化设计与矛盾冲突扣人心弦,生动再现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困境和挑战。每一个故事结尾,还有方刚博士的相关专业解读。小读者不仅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感同身受,还可以参考借鉴方刚博士对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将现代的、科学的性别意识、家庭观念融入经典童话和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是“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系列的创造性尝试,凸显了经典的时代价值,同时更能对症当代青少年面临的问题。经典自带的隐秘的心理信息,为作者的教育主张提供了落地的可能,而作者对经典的借用和新解,又丰富了古老的童话与神话,不啻为一场双向奔赴。

这套丛书不仅回望经典文本和故事,也不吝采用新科技手段——方刚博士专门为这套书录制了22节“性别教育与情感教育”有声课程,其中9节课是给家长的,这同样是一次教育尝试。很多时候,孩子成长问题的源头是家长,或者说,是成人。如果仅仅对孩童进行教育和疏导,而忽视成人对孩子理解和沟通,那么,生活在成人创造的场域中的孩子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系列努力创造亲子共读、共学的条件,正是希望能够消除这种隔膜。因为,观念的更新与进步以及人格的塑造与成长,绝不仅仅是孩子的功课,也是所有人一生的功课。

“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丛书还邀请语文名师冷玉斌、周益民,作家谭旭东,儿童阅读研究者徐美玲作为领读者,为孩子和家长撰写序言。“金风车”入围青年插画家陈希为丛书手绘百余幅温馨灵动的全彩插图,为丛书填补上“美育”的一环。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国际格林奖得主蒋风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家校共读的作品”。

别让成长的隐私变为隐痛。“小学生人格成长童话”用童话包裹问题,用智识托举成长,关注当下,面向未来,为孩子和家长打开一扇心灵疗愈和智性成长的门。(主办方供图)

(校对 许元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