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聚淮海!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举行

“链”聚淮海,“融”创未来。8月15日,由徐州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的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在徐州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聘任6位产业科技顾问为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与会领导嘉宾共叙友情、共话发展、共商合作、共赢未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接会现场 齐浩/摄

加快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四链”融合本质上是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协同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形成的创新生态。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锋致辞表示,徐州正处于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徐州产业创新跨越新关口、培育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关键阶段,将着力建强高能级科创中心,充分激发“四链”融合澎湃动力;将着力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不断筑牢“四链”融合坚实基础;将着力建设高能级资本市场,加快集聚“四链”融合支撑要素;将着力构建高能级人才高地,用活用好“四链”融合第一资源。

△对接会现场 齐浩/摄

“四链融合”关键在“融”。“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致辞表示,期望徐州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四链融合上做出更多有益探索,以创新链为引领,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以产业链为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资金链为保障,加快汇聚支持创新的金融力量;以人才链为支撑,加快培育高质量创新人才。

为加快推动徐州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发挥专家智库资源优势,大会现场,徐州聘请6位相关产业领域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作为产业科技顾问并颁发聘书,请他们为产业发展问诊把脉,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建议、战略咨询和智力支持。

发布需求清单,破解创新“堵点”

为精准破解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创新堵点、产业瓶颈、资金断点和人才卡点,徐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经前期广泛征集梳理,制定了徐州市科技成果、技术需求、人才需求、资金需求清单,在大会现场向全社会发布。

△签约仪式现场齐浩/摄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徐州市科技局通过重点征集、筛选、汇总了符合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172项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具有技术先进、成熟度高、具有强链补链作用等优势特点,该局也邀请了对接意向强烈的70多家大院名校高层次专家团队参加后续的对接洽谈。

徐州市工信局突出需求导向、聚焦短板弱项,面向全市广大企业征集遴选形成了126项技术需求,企业科技需求意向投入达到22.7亿元,需求清单包括工程机械产业技术、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技术、数字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着力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精准开展靶向攻关,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徐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全面梳理出168家企业,总融资需求524.03亿元,包括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新兴创新产业集群、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其中“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会上,该局还发布了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工程机械企业资金需求清单。

人才是串联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关键要素。徐州市委组织部深入摸排全市260余家重点企业需求,征集6600多个岗位,形成人才需求清单,主要呈现出人才需求准、岗位质量高、综合待遇好等几个特点。徐州将定期更新发布“343”创新产业链人才需求,持续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矩阵,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链”融合创新平台启动

今年以来,徐州聚焦“343”产业集群培育和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精准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成了一大批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团队和学科建设项目达成合作。当天,24个具有代表性的优质项目进行现场签约。会上,徐州正式启动“四链”融合创新平台,并同步上线微信小程序。该平台将围绕十大创新产业集群,为企业与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人才团队实时提供产业动态、政策宣传、需求发布、产学研对接服务。

(校对 张静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