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讯息:日均出车377趟!常州120急救人的日与夜……

记者从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近期120电话呼入量和日常派车数已远超平常工作量。据统计,12月19日至26日,中心共接到呼救电话22955个,派车3012次,其中,仅12月20日一天,就接到呼救电话3290个,派车413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折不扣完成工作的背后,是所有急救人24小时不眠不休、超负荷咬牙坚持。

调度员:恢复一些,便立马守在电话前

“叮铃铃,叮铃铃……”深夜,常州市急救中心的调度大厅里依旧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让调度员们一刻都不能停歇。虽然他们嗓子都已经哑了,但还是选择少喝点水,买一些润喉片缓解,这样就能少上点厕所,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打进这条生命热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疫情三年,现在才是最忙的时候。”调度员王倩说,因为电话量的暴增,调度科原有的15名调度员和科内4名行政人员全员上阵,接线台也从原有的5台增加至7台,只为保证每个电话都能被及时接听受理。其间,很多调度员也感染了,为保证席位不空缺,原有的两班两休也更改为了三班一休,大家也早已不分具体排班,谁稍微恢复一些便立马上岗,时刻坚守在电话机前。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然增加的电话量,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听清所有信息的前提下加快语速,争取尽快将救护车派出。”王倩此时声音沙哑而疲惫,但只要坐上工位,她的精神便保持高度集中,耳朵要听,脑子要转,手要记录,生怕漏听了急救电话中的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急救小组:9个小时出了10次任务

12月27日凌晨1时许,急救小组接到任务,要将身体不便的老人转送至医院,急救医生陈康迅速做好准备后,便伴随着救护车的鸣笛声出发了,等再次回到急救中心已是凌晨3时许。最近,这种工作状态变成了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常态,他们更多的是“以救护车为家”,不是在赶往病人家的路上,就是在将病人送往定点医院的路上。

由于最近医院就诊患者激增,急诊室里床位紧张,救护车上的病人无法顺利交接到医院急诊床位,就只能在现场干等着,“压床”现象也让本就紧张的120急救资源雪上加霜。驾驶员毛亚新说:“最近几天压床情况很严重,有时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我们的担架车也周转不过来,非常影响一天的周转率,心里也很着急,但是实在没办法。”一旦交接完成,他们便又将嘹亮的救护车警报拉响,继续穿梭在下一个病患和医院之中,他们一直在路上,时刻准备着,以实际行动守护着龙城百姓的生命健康。

“这段时间我们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水也不敢多喝,就为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急救医生陈康说,“只能尽量抽空稍微眯一会儿,以便更好地待命。”近期的气温逐渐降低,来回的奔波一热一冷给大家生理上多了一层考验,但陈康和其他同事都不畏严寒,齐心合力做好急救工作。

从晚上8点到凌晨5点,9个小时里,陈康已经出了10次任务。在这小小的救护车厢里,他早已累到筋疲力尽。“真的有些吃不消了,但我们是医生,不能倒下,救助病人是我们的天职。”好不容易想歇下来准备喝口热茶,急救电话又响起了,急救小组马上重新打起精神准备出发,因为他们深知,对于患者来说,救护车闪烁的灯光,就是他们生的希望。

90后夫妻:是爱人更是战友,一起默默坚守

驾驶员钱雷和调度员柏瑜是一对90后急救夫妻,他们是爱人,是同事,更是战友。两个人一忙起来,就都顾不上家里,家中老人也出现了感染,孩子还很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前每天的出车量在七八次左右,这段时间直接翻了一番,一个班出车十四五次已然成了常态,根本没有时间休息。”钱雷说。

事实上,在120急救中心,像这样坚守一线的急救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孩子年幼无人照顾,有的老人生病无暇顾及,他们告诉亲朋好友注意防护,自己却冲向急救前线……与其说他们是“天选”打工人,倒不如说他们是“自选”,坚守和责任看似无形,但关键时刻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

从接听电话到院前急救,他们深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在生命线的背后默默坚守着,用自身的温暖与力量牢牢守着这条城市急救“生命线”,用行动践行着“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的诺言。

(通讯员供图)

关键词: 急救中心 这段时间 齐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