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打开元宇宙,深圳文博会上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现代快报讯岁末年初,来这里打开元宇宙入口!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公众开放。本届文博会集中展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取得的成果,吸引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参展。

全息、VR、AI……元宇宙带你沉浸式亲近动物世界、遨游太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息投影的长江江豚来到深圳。这些“微笑天使”,以温暖的笑容萌化全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深圳文博会,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息炫屏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今年的主题是与长江文化相结合。全息炫屏和数字内容,展现了江豚畅游长江的欢乐场景,在让观众与江豚的近距离“接触”,传递长江生态保护的理念。

除了江豚,观众在展馆里还可以“见到”来自云南的大象、孔雀,来自四川的大熊猫……顺着大象的嘶鸣声看去,一块直角大屏幕前,裸眼3D视频把七彩云南“送”进展馆。在大熊猫互娱体验馆,游客可以给数字虚拟大熊猫投喂竹笋,还可以通过VR合拍照片和视频,真人与元宇宙大熊猫亲密接触。

虚拟现实不仅让你免去跋山涉水,就能亲近大自然中的“动物世界”,甚至还能让你遨游太空。VR“神舟号”载人航天模拟体验1:1还原了神舟飞船返回舱。坐进去,可以体验高度仿真的飞船发射、航空飞行场景,看到辽阔壮丽的太空。

走累了,你可以跟机器人下一盘棋,看机器人跳一支舞。甚至,有的仿真机器人还可以模仿你的表情、动作。还可以看一场气味电影:戴上脖挂式气味播放器,你就可以闻到电影中咖啡、蛋糕的香气,从嗅觉上更真实地感受影片中的甜蜜时光。

“数字敦煌”在线可赏,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网络数字版本入藏

足不出户,就能看敦煌壁画?没错。戴上VR眼镜即可“走进”石窟,壁画上的线条、色彩纤毫毕现。这样的体验背后,除了虚拟现实技术,还有一个庞大的“数字敦煌”数据库支撑。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旨在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实现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通。目前已经形成了海量数据资源,包括285个洞窟壁画数字化采集、179个洞窟壁画图像处理、172个洞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等。“数字敦煌资源库”共享30个精品洞窟高清图像,点击量超1600万。“数字敦煌素材库”今年上线,素材可供网友在线付费下载使用。

除了“数字敦煌”的海量数字资源库可在线查阅、鉴赏,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网络数字版本资源也正在逐渐丰富起来。

热播剧《扫黑风暴》《梦华录》、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下饭”纪录片《风味人间》……这些,中国国家版本馆都收藏了。

此次参加深圳文博会,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携手西安、杭州、广州三家分馆首次集体亮相。12月29日,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网络数字版本入藏仪式在文博会上举行。中国国家版本馆接收了来自腾讯公司、阅文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三家互联网企业的首批45项优秀网络数字版本,内容覆盖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数字文保、数字音乐五大类。

首批入藏网络数字版本,还有与数字技术应用密切相关的重大文化事件和经典文化项目的“数字档案”。比如,“数字长城”项目通过扫描重建,借助“程序化生成”、云游戏等多种前沿技术,数字化复刻了一公里的喜峰口长城,实现文化遗产毫米级、交互式数字还原。

数字、创意、传承、创新,高科技手段展示传统文化基因

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数字、创意、传承、创新为关键词,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新兴业态发展和元宇宙等未来文化科技。

本届文博会主要内容分为线下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和配套活动等三大部分。线下主展馆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14号馆,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线下共设6个展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将按照展馆展区分类展示文化产品和项目,利用全景拍摄技术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将线下六大展馆展览内容在云上平台进行同步展示,并设线上国际馆,强化线上线下交互联动。

340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其中,2532家线下参展,另有870家线上参展。参展企业中,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全馆40%以上的文化产品和项目是首次亮相文博会,国家版权局、国家外文局、中国国家版本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均为首次参展。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文 钱念秋 顾闻/摄

(编辑 蒋文嘉)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网络游戏 国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