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速讯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特展上新,熔铜版《千里江山图》惊艳亮相

现代快报讯金灿灿的水稻、翻卷奔腾的浪花、仿佛从《千里江山图》搬出来的青山……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都是用铜熔铸而成的。


(资料图片)

3月1日,“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熔铜艺术创始人朱炳仁,用68件(组)作品,展现大运河沿线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运河边,遇见独一无二的熔铜艺术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金色的“稻田”,每株铜“水稻”都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它们自然舒展着,展现出江南水乡丰收场景。

△稻可道,非常稻

这样神奇的熔铜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重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让铜在1083℃的高温下熔化成铜液,自然流淌,之后用不同温度、介质、时间让铜凝结,就能形成千变万化的自然熔铜体,最后进行重组、叠合、着色,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每一次创作都充满随机性,因此创作出的每一件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

△龙浆铜印

长达8米的铜壁画《万泉归海》,是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同款;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制作的《千里江山》,用铜还原了图中重重青绿山水……在朱炳仁手中,植物、山林、水泽、鸟兽,皆可由铜所化。

△千里江山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以“大熔景行”为主题,共分为同源、蕴生、不息三个部分。展出的68件(组)艺术品,涵盖壁画、雕塑、装置等多种作品类型,体现大运河沿线非遗铜雕传承与创新并蓄的独特魅力,为参观者讲述数千年使用史的铜,如何在非遗传承人的创新下千变万化,造就为一种新的熔铜艺术。

△青花系列

大运河是朋友,也是老师

占据了一整面墙的《万泉归海》铜壁画让人眼前一亮:深浅不一的蓝色为底,仿佛一片沉静的大海;金色的河流点缀其上,充满了奔涌的力量。

△万泉归海

另一边的《千浪卷雪》,则用铜铸成朵朵浪花,从底部深蓝的水,到顶部雪白的浪花,色彩过渡间,还原出置身岸边,望“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情态。

在朱炳仁的作品中,“水”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元素,大运河更是赋予了他不少灵感。

△清莲和合系列

“在我心目中,大运河是我们最美好的朋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老师,它教我们怎么保护中华民族的遗产和传统文化。” 朱炳仁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早在2005年,他就与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以及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共同倡议京杭大运河申遗保护,并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项考察活动。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先锋,他们三人也被誉为“运河三老”。

△叶舟

在朱炳仁看来,熔铜,生于火,归于水,与水同源。在扬州运河边的东关古渡,他制作了紫铜壁画《大运千秋》。而在本次展览开幕式上,他又将以水为灵感创作的熔铜雕塑作品《千浪卷雪》捐赠给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千浪卷雪系列

“2500年的大运河并不老态龙钟,它依然富有生命力。” 朱炳仁说。如今,中国大运河已经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而非遗铜艺的“生命”,也与大运河一样生生不息,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现代快报+记者张文颖 储希豪/文储希豪/摄编辑 谢静姝

关键词: 现代快报 千里江山图 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