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 | 编故事逗你玩,某些短视频的底线呢?
(资料图片)
3 月 28 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2023 年 " 清朗 " 系统专项行动,包括自媒体乱象、网络戾气在内的九方面问题是重中之重。公众关注到,今年将全面清理通过伪造场景、编撰细节、虚构经历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误导公众的短视频。
去年 4 月开始,为期两个月的 " 清朗 · 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 " 专项行动亦剑指虚假人设问题。连续两年将伪造场景、虚假人设等问题作为整治重点,说明相关整治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引人期待。
此类短视频,以 " 虚 " 为名,以 " 假 " 为美,堪称短视频界的忽悠者。公众记忆犹新的是,2022 年 11 月,一条短视频突然疯传:15 岁的大凉山女孩,每天晚上捡瓶子挣学费,还把博主给的饮料留给妈妈。当众多网友泪水涟涟地询问如何帮助到这个可怜的孩子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条视频实际上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苦情戏。发布视频的博主,仅用 100 块钱和一些饮料,就骗得小女孩配合出演。而这样的 " 忽悠型 " 短视频,并不鲜见,通过编造故事、摆拍作秀等手段,营造名媛人设,进行炒作引流,一度颇为流行。近期,某平台上同时出现多条关于负债数百万者在成都街头啃着馒头说故事、讲情怀的短视频。这类视频内容人设、文案和口号雷同,通常以欠债、众叛亲离、重新奋斗为主线展开。
短视频制作者把精力放在如何通过 " 表演 " 欺骗受众上,根本原因是这么做代表着滚滚流量和背后的暴利。前述大凉山女孩短视频,网友一条评论 " 好孩子,我看了真心酸 " 便获得 8000 以上点赞," 引流 " 效应可想而知。媒体报道指出,啃馒头短视频在获得流量关注后,通过打赏、带货、卖课、加盟等方式达到赚钱目的。
相关短视频制作者挣了钱,却伤害了网友的淳朴感情,破坏了网络生态,败坏了风气,有的短视频更是直接抹黑了基层脱贫攻坚成果,造成严重后果。对于此类现象,不能忍,不可忍。
在受众提高识假能力、平台提升管理力度的同时,有关部门重拳出击,予以整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此次专项行动,国家网信办整治突出问题力争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在 " 猛药去疴 " 基础上,将着眼长远、立足长效,探索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努力铲除自媒体乱象滋生土壤。这样的态度,表明了国家层面的治理决心和坚持长期主义的计划,这对于消除乱象、改善上网环境,可谓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短视频,也要加大惩治力度。过往,一些利用短视频造谣者,依法受到了行拘等不同程度的惩治,以人设和故事忽悠群众的短视频制作者,也应被依法追究责任、付出相应代价。事实一再说明,唯有坚决亮出法律之剑,提高违法成本,才能遏制住某些人弄虚作假的冲动。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