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快评 | “涨价毁约潮”破坏契约精神,不可轻视

近期,民宿或酒店“涨价毁约潮”引发关注。封面 新闻4月24日报道,一周之前,方先生通过一家平台预订了五一当天一间酒店,后平台电话告知他房间要涨价,强行取消了他的订单。“价格涨到3倍,让我重新下单,或者找别的地方住。”涉事酒店前台则回复记者称,从未给出过这次事件中的价格,此次事件是平台方面的失误。这条报道中,“强行取消”亮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一天,北京 日报则梳理了多起类似事件:杭州人邓女士早在3月16日就预订了一家成都的民宿,五一假期内3晚价格345元。后民宿工作人员打电话说在装修,希望邓女士能主动退订。但邓女士发现这家民宿在其他平台上出售同日期的同款房源,已经涨到了500多一晚。最终,邓女士接受了平台1:1的赔付,选择了其他房源;郑州大学生小哲五一想和朋友去西安,3月中旬就选定了一家旅店,用上代金券,三晚价格总共还不到300元。后接到旅店老板电话,让她退房,理由是:“酒店换了老板,在装修。”

还有多名消费者遭遇此类事件,对方理由五花八门:“酒店倒闭”“店面转让”“拆迁”“亲戚朋友从外地回来”等,反正为了点钱,忌讳也没了,脸面也不要了。

此类争议,自有处理路径。但多数情况下,以消费者自认倒霉告终,就算能获得赔付,利益受损也是明摆着的,遑论心情也大受影响。人们出游是为了体验快乐,但这类糟糕经历,令人反感,体验感自然大打折扣。

有人说,疫情中民宿或酒店受到的冲击不小,实在不容易,就指望假期挣一笔了。言下之意,多担待些。但你不容易,谁又容易?那些为了省钱早早“抢票”的人,就容易吗?那些把出游的机会让给家中老人,自己选择“原地踏步”的人,就容易吗?本该互相担待,哪有一方见利忘义、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却只能被动挨打、委曲求全的道理?

争议之间,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被一些人遗忘了。假期旅游经济的灵魂,是消费,更是契约精神。如果离开了契约精神,只剩下“赚钱”二字,那么公众所希望的“共赢”就无法实现。

“涨价毁约潮”并非今天才有,疫情前就经常发生。这说明,有些商家总有亮闪闪的理由来“包裹”一颗贪得无厌的心。同时也说明,在这个旅游生态中,契约精神的局部失落,由来已久、令人警醒。

面对这种局面,加强一事、一案的处置,自不待言。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乱象,行业自律、平台制约、监管介入,一个都不能少。

值得一提的是,契约精神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契约意识的提升,源于法治之力的推动。立足立法层面,以提高违约、违法成本为出发点,完善法律法规,加大遏制、震慑力度,助力消费者依法维权,是题中应有之义。

失信者虽然是少数,但也敲响警钟。一些商家宁可被罚也不履行合约的表现说明,五一旅游市场中,一些和市场规则背道而驰的因素也在暗涌,不可轻视。推动旅游市场复苏,事关地方经济增长大局,不容任何力量阻挠。为此,着眼整个市场大潮,加强预判和应对,遏制“涨价毁约潮”等乱象,迫在眉睫。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