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洼地”何以成为文化高地?这场研讨会实地沉浸式展开
地处江苏中心区域,密布的水网、兴盛的水运让各类文化汇聚、碰撞、交融 …… 这就是里下河地区。它形为 " 里下洼地 ",实是 " 文化高地 "。
4 月 27 日上午," 里下河地域文化研讨会 " 在泰州兴化开幕。高校专家、人文社科学者来到里下河腹地兴化," 沉浸式 " 探讨这一带的地域文化源流,就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里下河地域文化、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研讨。
【资料图】
水乡洼地,别有一番河海文化气象
" 野水阔无垠,东连碧海湧。"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中部以兴化为中心、以海滩湖洼为基础的平原洼地,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南至运盐河,北至淮河入海水道。虽然外形为 " 里下注地 ",而内涵确是 " 文化高地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以《明清文学视野与里下河地域传统文化的特质》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从明清时期生长于里下河地区的吴承恩、李春芳、宗臣、吴嘉纪、郑變、施耐庵、王磐等著名文学家的视角,观察里下河地域的传统文化,认为 " 别有一番河海文化的气象 "。
△陈书录
陈书录认为,以兴化为腹地的里下河的地理环境可以用四字概括:水乡洼地。这里河水串场、黄海涌动,气势恢弘。明代文人李春芳出生于兴化,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状元。李春芳描写:" 君不见长淮之水接天潢,襟带齐鲁引荆扬。怒卷千寻雪涛白,静磨一片青铜光。我朝运漕四百万,从兹级挽输神乡。东南扼吭此郡会,飞舟驾楫如烟翔。" 清初泰州东淘人吴嘉纪有两句诗,概括了里下河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风貌:" 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
谈到里下河地域文化的整体特色,陈书录借用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他认为," 东南西北风 " 或许是河上之风、海上之风、湖上之风、江上之风乃至狂风暴雨的恶劣环境,但里下河人有着坚韧的精神,经得住四面狂风,颇有剑气刚胆。
河网密布的垛田," 在水中讨生活 "
从最早栽培稻的发现地,到河网密布的垛田 …… 几千年来,里下河地区的地理、农业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
△张敏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敏介绍了 " 里下河平原的农业文明 "。他说,我国最早的栽培稻,发现于里下河平原的高邮龙虬庄遗址。该遗址是里下河干原己发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栽培稻的出现,表明里下河平原的稻作农业从此进入粮食高产的新时代,里下河平原的高产农业对太湖流域良渚文明产带来重要影响。
△胡阿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分析了 " 弘历《下河叹》的前因后果 "。清乾隆十八年(1753),皇帝弘历作《下河叹》:" 下河十岁九被涝,今年洪水乃异常。" 这一年夏秋,洪泽湖水势暴涨,高堰五坝开启,漫注高邮、宝应诸湖," 近湖村落在汪洋巨浸之中 ",洪水又冲决运河东堤,蔓延至里下河地区," 其间田地水漫成河,可以行舟。"
" 下河叹 " 的原因,在于黄河夺淮。1128 年以后,黄河先是持续 400 多年多股夺淮,再是持续 300 多年夺泗入淮,淮河水系因此紊乱不堪,淮河流域也因此遭受严重破坏,进而延展到里下河地区。其结果之一,就是塑造了里下河地区的农业经济形态,如:在水中讨生活的垛田。
扬州八怪中的兴化人,不只有郑板桥
自称 "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有着超长待机的 " 求职 " 经历;自诩画、诗、字 " 三绝 ",有着漫长而艰苦的读书卖画兼职生涯。他就是郑燮,号板桥,兴化人," 扬州八怪 " 之一。
△范金民
对于郑板桥的书画成就、卖画为生的艺事生涯,人们耳熟能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范金民别开生面,对郑板桥的官宦生涯展开论述。清乾隆十八年(1753)正月,郑板桥被诬罢官。板桥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两任前后 12 年,不但未获升迁,反而因为民事而落职,但他心志明白,清操自饬,没有丝毫愧疚。板桥当官爱民如子,擅长审理民间词讼,灾年则大力救灾赈济,是 " 贤令 "" 循吏 ",被列入当地三贤祠。"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心系民生的诗,正是他在潍县任上写的。
如今," 板桥故里 " 已成为兴化的一张文化名片。" 扬州八怪 " 中的兴化人,不只有郑板桥,还有李鱓。
△萧平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萧平介绍了 " 李鱓的艺术贡献 "。李鱓是明代状元李春芳的六世孙,也是 " 扬州八怪 " 中唯一两入宫廷的画家。从出身 " 神仙宰相之家 ",到卖画扬州,他的人生故事十分曲折。他比郑板桥大 7 岁,艺术成就并不在郑板桥之下。其画风不拘一格、率意天真、痛快淋漓。比如,他在一幅画里描绘了水仙和蒜,题词:" 同是蒜也,有雅俗之分也。" 萧平认为,李鱓的创造性远远高于郑板桥," 我们纪念郑板桥,也不能忘记李鱓。"
里下洼地成文化高地,与善表达的特质有关
" 里下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作家王干出生、成长在里下河,他常被北方的朋友提问。他的回答是:" 里下河不是河。但,也是河。里下河是一片水域、平原,是一种地域文化。"
△王干
王干演讲的主题是 " 里下河民歌 "。兴化、高邮等地是民歌重镇。里下河民歌当中,劳动号子特别多,插秧、打夯、放牛、踩水车都有不同的号子。" 里下河十年九涝,并不是十分宜居的地方,但当地人很顽强。种类繁多的民歌,体现了里下河人辛劳、勤奋、善表达的特征。" 王干认为,这片里下洼地之所以成为文化高地,与人们善表达、爱表达的特质有一定关系。
高邮民歌、兴华民歌、茅山号子 …… 包括民歌在内,里下河地区的非遗丰富多样、色彩斑斓。
△戴珩
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戴珩总结了里下河地区非遗的特点:体现了民族共同的情感,比如董永传说、溱潼会船;有着独特的人文气息,比如施耐庵与《水浒传》的传说、郑板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里下河地域人民非常动人的生活场景,包括高邮鸭蛋等;有着迷人的水乡味道,比如东台鱼汤面、宝应水藕等里下河美食;体现了里下河人非常卓越的水乡智慧,比如渔具、水车、木船的制作技艺。他认为,非遗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审美、旅游、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应该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展现更加迷人的光彩。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