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 | 南宁“慧泊”事件,高收费只是表象-每日热文
(相关资料图)
围绕“南宁道路停车收费贵”一事,出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消息。
5月22日,据南宁市人民政府消息,南宁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南宁市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停止运营、停业整顿、接受审计,由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接管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运营管理业务;此前,南宁市审计局发布审计通告,审计组进驻南宁市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专项审计调查;5月21日,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赵会等5人被停职;此外,南宁市发改委将召开道路停车位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听证会。这一系列举动,意味着旧有的“慧泊”模式宣告结束,也意味着着力化解“停车贵”问题的新机制将在南宁形成。然而,这一切,未免成本过高、用时太长。
此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舆情事件,既因令人咋舌的收费标准——根据官方公布的收费标准,在南宁道路停车位停车一天费用可能上百元,也因为背后存在各种“加持”力量。譬如,5月8日,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与南宁市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建的执行联动机制,可对被执行人的行动路线进行分析,据此缩小被执行人查找范围,实现高质量查控联动,提升执行质效。别看话说得正大,其实出发点很“小”:帮助停车系统收停车费。停车收费公司发布的消息显示,有车主欠费高达6万多元。这种公然损害司法独立性与权威性,单向服务企业的做法,居然被鼓吹为“全市首创”,也真让人醉了。广西政法委书记何文浩率工作组到南宁市,对《合作备忘录》一事展开全面调查,南宁在通报中直指“我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法治意识不强、履职不当等问题”,敲响了警钟。
但梳理整起事件,公众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垄断经营、高昂收费只是表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出现了偏差。
路边停车,本来是为了缓解市区停车难而推出的一项服务举措。这一举措,本质上是城市设法对有限停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管理,其运行背景是社会公众——例如路人和非机动车主——让渡了部分权利,对路边停车带来的不便予以了包容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收费自不能免,但应该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前提,而不是把路边停车做成一门稳赚不赔的“奢华”生意。体现在收费上,理应自我抑制;体现在管理上,理应井然有序。
然而,“慧泊”模式的高收费问题和乱象频仍的表现,不仅给了群众“当头一棒”,也让自己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中去。据报道,涉事公司管理超3万个收费停车位,去年亏上千万元,写下怪异一页。此事“反向”证明,与民争利、目的不纯的停车运营模式,难以持续。
南宁市委书记已作出“优化调整免费停车时长和收费标准”的要求,但这只是技术层面的命题。南宁如何纠错、创新管理机制,推动道路停车市场规范化、法治化运行,为群众带来福音,成为一大考验。同时,这也为其他城市举一反三改善治理,提供了分析样本。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