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团队为60多年前老资料“上色”,还原扬剧风采

六十多年前的扬剧应该是什么样?丰富的服装和妆容、栩栩如生的背景,配合当年演员们的一举一动,焕发出浓厚的文化魅力。近日,在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乐道传遗”工作室的修复下,数百张老照片、近百条老视频被一一还原,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的扬剧风采。

△《夺印》剧照(修复前)


(相关资料图)

△《夺印》剧照(修复后)

这是“乐道传遗”工作室团队用新型媒体帮助非遗文化更深地走进大众视野的方式之一。团队经过数月的策划和踩点,拍摄、制作了扬剧相关项目,形成了数据库,并设计相关文创产品,打造了一条扬州非遗的全媒体生态链。

2022年底,11名学生在新传院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乐道传遗”工作室并分为了短视频、电商、文创和研学线路等多个小组,对扬州的“非遗”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和后期剪辑、制作。此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通过与扬剧研究所的交流,团队得知目前扬剧有大量图片视频以及实物资料有待整理。“我们可以做一个数据库。”团队成员李牧芝介绍,经过大量的收集,最终形成了一个包含视频457条、音频363条、剧照、海报1180张的扬剧数据库。

而光有数据库是不够的。扬剧是文化瑰宝,而收集所得珍贵照片、视频资料,以六十多年前拍摄的为主,因当年的拍摄条件所限,像素低,且没有色彩。用专业手段对它们进行修复,更能还原出其魅力。于是,团队运用PS、PR、AU等软件开始对资料进行上色、像素修复等。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开敏在《夺印》中饰胡素芳(修复前)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开敏在《夺印》中饰胡素芳(修复后)

“给一张照片做上色要一个小时左右。”李牧芝介绍,照片中人物的衣着颜色、妆容,都要根据当年的背景进行分析后才能确定,而修复视频需要的时间更多,往往一段30秒的视频就要修复半天左右。

近日,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修复照片136张、视频68条、音频211条。这些被修复的珍贵资料,也已被扬剧研究所收藏。

同时,团队成员已经开始了相关文创产品、研学线路的制作研究中。后期,还将制作扬剧等“非遗”相关的VR非遗文化研学体验项目和MG动画。目前,该团队已入驻扬州大学创业园,项目进入孵化阶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