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文脉|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开馆,馆长带你解锁“世界记忆” 关注

和我在苏州的街头走一走,

“丝”绪万千……


(资料图)

离拙政园、苏州博物馆不远,
有一座“大隐于市”的世界记忆宝库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
馆藏“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

是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之一。

6月9日,国际档案日,
这座年轻的档案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开馆前夕,
江苏文脉大讲堂“走读文脉”之“馆长说”
邀请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馆长谢静,
一起走读“丝”路记忆。

悬疑

神秘的档案“走出”恒温恒湿库房,
走进最平凡的生活日常,
引导人们揭开一个个历史“谜团”。
苏州“丝路文化”大展开幕前夜,
专家学者发现,
待展出的“漳缎祖本”极有可能是伪造的,
“我”作为第七档案室的新进员工,
走进苏州北园路一幢被划为禁地的办公楼,
展开调查……
别紧张!这不是新闻。
只是《第七档案室》沉浸式互动体验。
档案管理+谍战,悬念十足。
档案馆大院门口,
一间普通的临街门面房内藏玄机:
160平方米全封闭空间,

被布置成“中央文库”工作场所。

馆内全景搭建出剧情中封禁多年的办公楼,
内部装潢依据史料复刻旧时风情。
玩家需要根据道具和提示解开机关谜题,

挖掘尘封多年的真相。

解惑

走进档案馆,
一切悬疑也许就有了答案。
“档案在左丝绸在右”是常设展,

分为五个展区。

第一展区“一丝而累”,
展现了56幅精美丝绸纹样,
年代纵跨隋唐至近现代。
翻开小圆盘,

“解锁”每个纹样背后的故事。

明代“团窠玉兔”纹样,
来自明代中期名将杨洪的画像。
杨洪脚下的地毯上,
有玉兔、有蟾蜍,一动一静,
搭配几何花纹,

流线优美。

“云想衣裳花想容。”
精美的织物、绣品、纹样
是人们对于工艺之美的孜孜以求。

焦点

在“云霞满纸”展区,

科技档案堪称“镇馆之宝”。

2017年10月,
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
与甲骨文一起,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这批档案,
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丝绸行业
从手工到工业的

“转型升级”。

彩格纺织造工艺、
彩格纺样本、工艺卡……
凑近细看,

这些科技档案记录的各种参数相当翔实。

“花塔夫绸样本”
作为东吴丝织厂的明星产品,
定格了一个时代的流行风向。
1950年,
它首次代表中国赴欧洲参展,
震惊全场,
被誉为“塔王”。
1981年,
英国查尔斯王子和黛尔娜王妃结婚,
向东吴丝织厂订购了
14匹420码的深青莲色素塔夫绸,
一度引起轰动。

当年的报道也被东吴丝织厂收集整理进了档案。

塔夫绸是平纹织物中最厚重的一种。
柔而平挺,薄而丰满,
看似悖论,却于此有机统一。
怎么做到的?
所有的技术参数都记录在科技档案中。

记忆

世界记忆,
不止在档案文献的一字一句里,
更在古今传承的一丝一缕中。
微缩版云锦龙袍、
仿素纱单衣……
档案馆里,

这些实物都是根据传统丝绸样本档案复原的。

绢、红、绡、线、绫、绸、
缎、绯、绝、绞、缀……
“丝”路记忆,
融入汉字的一笔一画之间,

写在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里。

丝绸之路是历史悠久的文明交流网路。
苏州是知名的“丝绸之府”,
有四千多年的丝织历史、
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
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都由此扬帆起航。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还征集到了

罗永平《江苏丝绸史》手稿。

这部江苏文化专门史,

也被收录在《江苏文库·研究编》中。

馆长谢静说:

记忆遗产最好的传承

绝非束之高阁、秘而不示,

而是融入教育、科研、生产、生活之中,

在传承的同时创新和发展,

使之获得更宽广的生命。

文|现代快报+记者刘静妍

图视频|现代快报+记者钱念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