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媒学子用脚步丈量江苏,8天5市他们看到了什么?
8月8日—8月15日,“新时代新江苏——2023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苏行”顺利举行,8天先后寻访南京、常州、无锡、苏州、泰州,香港传媒学子以实习记者身份用脚步丈量江苏,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江苏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今年的范长江行动为何选择江苏?这离不开江苏与香港之间深厚的渊源。改革开放以来,两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香港长期是江苏省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与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迄今已有约3.4万家港企落户江苏,近6万港人在江苏工作、生活。
(资料图片)
那么此次江苏之行,香港学子们在五座城市,看了哪些东西?又感受到了江苏发展的哪些成果?
于传统文化中,苏港学子寻得共鸣
香港学子抵达南京的首日,便在金陵繁华之处,夫子庙秦淮河上泛舟夜游。微风拂面,两岸的景色让他们对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融古汇今”的初印象。登上南京城墙台城段,来自香港的王子铨望着玄武湖清澈的湖水,对这座城市有了有更深刻的体悟,“我们现在看到的既有高楼大厦,又有青山绿水,这座城市在产业发展上不断突破,经济不断进步,背后一定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的。”看得见的是眼前的风景,看不见的是风景背后人们的努力。
△采访团来到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了解苏绣魅力
当采访团来到苏州,走进木渎古镇,穿过熙攘的人群,参天古木环抱、亭台楼树掩映,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经典唯美的苏绣艺术交相辉映。巧夺天工的苏绣镌刻着江南文化的根脉,引来学子们的阵阵赞叹。研究生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刘熊楚文在苏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前驻足感叹:“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园林、昆曲、评弹、苏绣等非遗项目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次‘零距离’赏苏绣,第一感受就是震撼。”
移步至无锡,江苏文化又蕴藏于宜兴紫砂之中。行走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1.5万件藏品之间,采访团感受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在宜兴,紫砂、陶瓷的元素跟建筑物完美结合,紫砂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多,造型千变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香港学子李卓恩在参观完陶瓷博物馆后有感而发。采访团在无锡丁蜀镇,也有机会亲手体验紫砂壶的制作技艺,一盏紫砂壶,拉近了苏港两地学子的距离。
△采访团在单声珍藏文物馆观看馆藏文物
象牙雕八仙摆件、翡翠插屏、嵌八宝人物山水海南黄花梨屏风、金属丝绒地毯,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走进水城泰州的单声珍藏文物馆,一件件作品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当得知这些文物都是流失海外,由单声购买后捐赠回家乡时,大家深受感动。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学生吴致远说,单先生的义举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希望有更多人来泰州参观这座文物馆,相信会有更多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怀抱,让更多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欣赏到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
于科技创新中,感受发展之力
8月9日至11日,采访团来到常州。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常州这座城市一步步经历着产业发展重大转型,从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中,便可窥见一番。八年八倍唯大成、牛仔布王黑牡丹、千年运河恒原畅、灯芯绒布名天下……这些是常州工业发展的历史,如今,常州正在集中力量打造“新能源之都”,走进常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与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团直观感受到了常州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作出的创新与突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产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长130.2%,占全省总量的66.9%。这也意味着,江苏每下线10台新能源汽车,就有近7台是“常州造”。
△采访团在常州比亚迪公司门口处合照
在无锡,令采访团学子们印象最深的,当属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被誉为计算机“皇冠上的明珠”,连续 4次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TOP500第一名。“这是我目前为止接触到的科技含量最高的设备,拥有令人震撼的算力,从百姓生活到前沿科技研发,各类任务都可以胜任。”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周元彬认为,未来超算不仅可以带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会为更多科研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采访团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了解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无锡的创新之力,从创立60多年的民营企业红豆集团发展轨迹中,也能清晰看到。传媒学子们在红豆西服 5G智能工厂实地参观,该工厂实现智能化转型后,生产车间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生产效率更是迎来飞跃。从小作坊到民企百强,红豆的励志故事深深感染来访的传媒学子们。
△在苏州,采访团近距离参观信达生物制药的创新成果
说到创新,江苏苏州从千年古都到创新之城的嬗变,值得采访团深入了解。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采访团的学子们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看到了不同领域的“明星产品”,苏州工业园区吸引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24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17家……在参访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时,今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数学专业的香港学生王子铨特别感兴趣,他说:“此次能近距离参观学习我国目前已有的这些技术成果,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于历史的厚重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四海平静,天下太平”,8日,苏港学子们齐聚南京静海寺,在这里,采访团的学子们了解到这里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是《南京条约》议定地、割让香港岛见证地。香港学子陈依子巍说,在静海寺两地学子共同敲响了警世钟,钟上镶刻着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提醒着他们铭记这段屈辱历史,自立自强,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努力。
△采访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吊唁
同样,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子们也有着同样痛彻心扉的感受。学子们走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藏品、一段段影像……了解那段悲痛的历史。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香港学子张璐语采访了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李真铭。李高山在2018年去世后,儿子李真铭接过接力棒,成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紫金草志愿者。李真铭对学子们说:“作为幸存者后代,有责任把父辈的经历原原本本地讲述给后人听。讲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告诉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一定要守护好我们家园,不让父辈的遭遇重演。”
14日上午,苏港传媒学子来到了位于泰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纪念馆内,他们边走边看,听着解说员讲解,参观战斗机、直升机、水雷、雷达、舰炮等海军退役装备,从近代沧桑、白马建军、威震海疆、发展壮大、鱼水情深等展馆了解人民海军的诞生与成长历史。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的陶思睿说,参观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让自己见证了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建设一步步强大的过程,这其中,有很多军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维护祖国海域的重担,他们为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作出了许多牺牲与贡献,希望祖国越来越强盛。
现代快报+记者冯茜陈云龙尤力庭徐晓安毛晓华文/摄
(校对 张静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