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 | 陈凯歌新片被骂,只是因为一张海报吗?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59位演员的杀青照,其中一张“幼年李晓人物造型海报里的小丑式形象”引发争议。不少网友感到迷惑,在表现志愿军战士英雄气概的影片中,出现这样一个小丑造型,是想表达什么?还有人质疑,是否涉嫌“侮辱英烈”。

片方致歉并回应争议,“发布的片中幼年李晓的杀青照,因为我们事先对这个角色及其造型缺乏必要的介绍,在发布后给网友造成了一系列的误解,我们就此诚挚道歉。”


(相关资料图)

误解在哪儿?争议在哪儿?在于信息不对称。

按片方的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幼年的李晓在战乱中被外国人收养,她被‘养父’要求扮成小丑跳舞,在宴会上供人取乐。也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个造型。这是李晓屈辱的幼年时代,也是旧社会受尽列强欺辱、颠沛流离的战争孤儿的缩影。让人民不再受辱,这就是历史不能被忘却的意义。”

显然,这张海报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表达出来,这段故事,大多数网友也不知道。小丑式的形象和“阴间”画风让大家误解,在所难免,片方被骂不冤。

从网友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恰恰是“刺入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一根刺”,不容任何亵渎、炒作。原著角色有这种经历,所以有这种扮相可以理解,但拿这个作为“宣发物料”不能接受,有“违离道本,哗众取宠”之嫌。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片方不能要求所有人已经知道、完全理解其想法,艺术创作尤其如此。“问题出在哪儿”,片方是知道的,从其陆续发布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创作团队在塑造李晓这个人物的时候,查阅了大量新中国成立前孤儿的资料,李晓这样的孩子并不是特例,她不幸的童年不仅是她个人际遇的一部分,也是刺入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一根刺。而每一个观众对这个‘造型’深感别扭与不适,也是对那时列强欺辱中国人的愤怒,我们理解这样的愤怒,也愿意用一部诚意之作,去诠释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所以,真正被骂不仅是因为一张海报,而是这种宣发方式和宣传理念,不合适。

据悉,电影《志愿军》三部曲由陈凯歌执导,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群像为主角,讲述了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三年间的恢宏历史,这也是影史上首次如此全景式、多线程地再现这场“立国之战”。影片自2022年盛暑开拍,历经三百多个日夜于近日杀青。细节决定成败,这么多人、这么多天的努力,不能因此被毁,这是片方要警醒的。

前置说明,真诚宣发。希望片方能吸取教训,真正“用一部诚意之作,去诠释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现代快报+评论员覃甚颜

(校对 张静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