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 | “新冠险”各种拒赔,别玩成了小孩过家家的游戏


(资料图片)

“人这一生最怕的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这曾是小品《不差钱》里的一句玩笑台词,这不,最近有人将这句话改了——“人‘阳’了,保险钱却拿不到”。

一些抗原检测新冠阳性的消费者发现,曾够买的“新冠险”赔付环节麻烦重重。他们被以各种理由拒赔:“必须医院开具的核酸证明和写明轻症、重症还是无症状的确诊证明,以及胸透、血常规等各类材料原件”;“诊断不符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确诊标准”“开具证明格式不符合要求”……更有人发现,和“拒赔”相伴的,是一些“新冠险”全网下架。

一时间,那些保险中宣传的“新冠病毒确诊津贴X万元,住院津贴X千元,集中隔离津贴X元等保险承诺”,成了“遗失的美好”,投保人投保时“就算阳了也有保障”的想法也荡然无存。“新冠险”乱象扎堆,如何才能让人心安?

“新十条”发布以来,各地陆续调整防疫政策,人们的防护意识也随之增强,“新冠险”也得到更多关注。关于新冠险的产品设计,一直是在调整之中。面对“理赔潮”,保险公司从盈利考量,规避风险,这无可厚非,但对于此前已经购买保险的投保人来说,以“不理会”“不帮助处理”“故意刁难”等方式对待,未免吃相难看。玩不了就“躲”,这是小孩子才会玩的过家家游戏。

眼下来看,个人选择新冠保险时不要盲目跟风。一些涉及新冠等疾病类保障产品,通常条款都有细致明确的约定,消费者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针对“新冠险”乱象,金融监管还需发力,对于这类保险产品不仅要进行严格审批,还要给与保险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以畅通的投诉渠道,强化处罚力度;同时,还要倒逼保险公司“苦练内功”,从提高处理问题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着手,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新冠险”设计的初衷,是给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保障,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企业的脸面和公益产品,千万别成了“能赖一个是一个”的砸招牌产品。

现代快报+评论员灵灵幺

(编辑 吴嫣然)

关键词: 保险公司 遗失的美好 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