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丨提子刷油变“乌梅”?别让假特产污染乌镇的声誉


(资料图)

水果也能造假?

近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东栅景区外,游客唐女士见到商店内售卖的“本地特产乌梅”颜色鲜艳,便花15元买了一份。另一家店主提醒她被骗了,这些其实是涂了菜籽油的提子。唐女士找到摊主要求道歉,摊主则称“乌镇都是这样卖的”。

乌镇特产“乌梅”,乍一听,似乎没什么违和的,不明所以的游客很容易就信了。谁也不会想到,一份水果竟也藏着“李鬼”。另一个隐患是,长期裸露在空气中的“菜籽油提子”混合物,容易滋生细菌,不仅让游客钱包受损,更有可能危害其身体健康。

关于假乌梅,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让人不能理解,其表示“这种情况大概率出现在景区外,景区无权处理”。貌似界限清晰,权责分明,但是景区外就可以不理睬、不举报、视作不存在吗?景区外的欺诈现象,对整个景区口碑没有影响吗?

关于假乌梅,当地其实早有提醒,汽车站等地就有标语提醒游客防范上当受骗。但几句提醒标语能起到多少遏制作用真的很难说。对于明目张胆的欺诈,出手整治显然是第一位的。游客中不中招,岂能全指望自己的“火眼金睛”和商家的自觉?

“假乌梅事件”不是第一次报道,受害者也不只是普通游客。2017年,第二次围棋人机大战在乌镇举行,棋手柯洁在微博晒出照片,表示自己第一次吃到这种乌镇特产“乌梅”,向网友问它的名字,一时间网友评论纷至沓来,引发群嘲……

“假乌梅”并非乌镇独有,类似现象在全国不少景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地主管部门对此的态度也各异,但视为小事一桩,睁一眼闭一眼的不在少数。其实,这看似小事,但关系到一个景区,乃至一座城的文明水平,如果不能及时整治,影响了一个景区,乃至城市的整体形象,其损失又岂止是几颗假乌梅所能衡量的?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此事也给各地主管部门提个醒,对于不法商家该出手时就出手。你们有责任为游客提供公平、诚信、清朗的旅游环境。

现代快报+评论员灵灵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