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西班牙钢琴王子”马里奥·阿隆索:要把中国音乐带给外国乐迷

贝多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法雅……众多名家名曲,集成了一场古典乐的盛宴。4月15日晚,《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西班牙钢琴家马里奥·阿隆索钢琴独奏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举行,有“西班牙钢琴王子”之称的马里奥·阿隆索演奏名曲,为古典乐迷带来一场听觉盛宴。现代快报记者对话马里奥·阿隆索,走进他的音乐人生。


(资料图片)

“最懂中国”的欧洲钢琴家之一

“大家好,我是西班牙钢琴家马里奥·阿隆索。”一头卷发、高鼻深目的马里奥,开口却是流畅的普通话。现代快报记者还注意到,在他笔挺的西装外套里,穿着一件有中式盘扣的白色立领对襟衬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马里奥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2014年开始,我就经常来中国演出,每年大概三四次。”马里奥出生在西班牙,去过50多个国家,因为喜欢中国文化,在2017年选择定居上海,如今已经在中国生活了6年。普通话、中国美食、中式生活……这些早已成为他的习惯。因此,马里奥也被誉为“最懂中国”的欧洲钢琴家之一。

在中国的6年时间里,马里奥走过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举办了100多场巡演。“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无论老人还是小朋友,中国的观众都很热情。”

到不同地方,面对不同观众,马里奥会“定制”特别的演出曲目,“有的观众经常听音乐会,也有观众是第一次来。我会根据观众的情况,安排不一样的节目单。”这次在江苏大剧院的演出也是如此。贝多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法雅……在马里奥看来,几位名家的乐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可以让观众沉浸其中。

钢琴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马里奥与中国的缘分,还体现在他的钢琴教学上。他曾辅导过数以千计的中国琴童。当现代快报记者问及他对学钢琴的孩子有哪些建议时,马里奥回想起自己学琴的过往,分享了心得。

“我是比较晚开始学钢琴的。”9岁时,马里奥在学校第一次听到同学演奏钢琴,立刻就爱上了这美妙的音乐。“一回到家,我就跟父母说要学钢琴,他们一开始说不行。”不过,在马里奥的坚持下,父母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一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觉得学音乐不应该是痛苦的,而是一种享受。”从开始练琴的第一天到现在,钢琴已经成为马里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他而言,弹钢琴不是一种爱好,“而是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马里奥说,自己早上醒来、晚上睡觉,满脑子都是音乐,“没有钢琴、没有音乐,就感觉那天不是特别地开心。”

在钢琴之外的生活中,马里奥还很喜欢跑马拉松。他透露,自己2018年第一次来南京,就是为了参加一场在这里举办的马拉松比赛。

“弹钢琴,和跑马拉松其实有点像。”他解释道,练钢琴要坚持很多年,每天都要练习好几个小时,像马拉松一样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长期的准备。“我想一直保持好的状态,希望到了80岁,还能继续登台演出。”

把《茉莉花》《浏阳河》带给国外乐迷

截至现在,马里奥已经与钢琴相伴30年。在来到中国定居之前,他曾到荷兰、意大利求学,也曾在英国、美国居住。在他看来,音乐的美没有国界。

马里奥在中国演奏李斯特、肖邦、贝多芬等名家的经典曲目,见证并惊叹于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我发现来听音乐会的不少观众,都很专业。”而在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深深吸引着马里奥,并成为他演奏节目单里的“熟面孔”。

在众多中国音乐名曲中,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湖南民歌《浏阳河》是他的最爱。此次在南京举行音乐会,马里奥就为江苏乐迷听众弹奏了美妙动听的《茉莉花》。

“我感觉中国音乐里的水、风,是很美的。”马里奥也把自己喜爱的中国曲目带到了国外,曾在西班牙进行演出,观众反馈很好。“没有人不喜欢音乐,中国的音乐和国外的名家曲目出现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是比较合适的,国外的观众也很喜欢。”

马里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23年下半年,他计划到欧洲进行巡演,“8月去德国和波兰,在那边表演时也会加一些中国曲目,让更多国外的乐迷听到中国音乐。”

现代快报+记者 张文颖 李鸣/文 王曦/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