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心跳仅剩32次,一颗小“胶囊”救了命-天天快看


【资料图】

八旬老人总是头晕眼前发黑,每分钟心跳只有32次,情况非常危险。4月23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齐、顾周山医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最新无导线双腔起搏器MicraAV植入手术,该胶囊型起搏器仅1.75克重,却有大大的能量,使这名老人重新焕发“心”生命。

△最新无导线双腔起搏器

据了解,84岁的李奶奶最近总是出现头晕眼发黑,家属陪老人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此时心跳每分钟只有32次,经于小红主任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紧急收住CCU病房。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而又危险的心律失常,必须及时积极处理。”陆齐介绍。因为心脏长期供血不足,加上合并乳腺肿瘤病史,病人全身情况非常差,身高不到1米5的李奶奶体重只有30公斤,入院后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在科室讨论时,考虑到病人有乳腺肿瘤手术及放化疗史,极度消瘦且上胸部血管状况不佳,安装常规有导线起搏器并发症风险极高,而无导线起搏器只需穿刺股静脉将1cc大小的胶囊型起搏器钩挂到心脏里即可,因此为老人家选择了植入MicraAV起搏器的方案。

术前准备完备后手术开始,术中造影发现病人的血管因长期化疗呈扭曲状,如何通过山路十八弯样的脆弱血管将起搏器置入心脏成了棘手的难题。

陆齐、顾周山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选用“泥鳅”导丝运用柔和回旋的手法从股静脉送入右心房到上腔静脉,运用双鞘双导丝交换技术,顺利交换8F长鞘、超硬导丝、27F长鞘支撑血管建立起输送起搏器的中空轨道,此时再将胶囊型起搏器通过“轨道”放置右心室间隔部。

“病人不仅血管条件差,心脏还呈转位达33°,我们只能顺着血管走向一步步摸索,手法和力度稍有不慎病人都会有生命危险。”陆齐告诉记者,50分钟之后,这颗带动生命跳动的“胶囊”牢牢置入心脏。术后患者家属十分满意,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第四天顺利出院。

据介绍,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没有电极导线和囊袋,大大降低创伤与感染风险,其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无伤疤、无切口,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当然,胶囊型起搏器也是有适应症的,需要在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后使用。“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缓慢的心率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无法满足人体供血所需,如果经常乏力、疲劳,甚至还会晕厥,需要及时来院就诊。”陆齐提醒大家。

(通讯员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