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时看!“武”动校园,常州这些学校以拳代操传承非遗

现代快报讯人家课间做操,他们课间打拳。近日,常州一所幼儿园早操打拳的视频在网络社交平台热传,孩子们有模有样比划拳脚的样子,萌翻一众网友。现代快报记者采访获悉,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湖拳”的发源地,常州很多学校都用“阳湖拳”替代早操、课间操,课间打拳也成为孩子们的日常。

△丽华三幼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早上9时许,入园吃完早点后,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聚集到操场打拳,在激昂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一边高声念诵千字文,一边扎马步、叉腰,有模有样地比划拳脚。这是记者在常州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看到的场景,早操打拳是这所幼儿园的日常,除了刚入园的新生,丽华三幼大部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从打“阳湖拳”开始的。


(相关资料图)

△丽华三幼

据了解,“阳湖拳”是发源于常武地区的非遗项目,也是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该拳法起源于武进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捕鱼狩猎、抵御外族入侵、抗击土匪湖霸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生存技能,后经发展完善形成了一种本土的武术体系。明朝时期,抗倭名将唐荆川将“阳湖拳”发扬光大,用来指导一线抗倭将领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为最后彻底清除倭患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丽华三幼

为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扬,早在2011年,园长谢琦芳就将“阳湖拳”引入学校,把拳法中精要动作提炼出来,研发出适合孩子们日常练习的课间操。“这套拳法占用空间不大,适合早操的时候打。但我们并不是机械的搬过来,孩子们更喜欢有趣的东西,我们围绕这个做了很多工作,还专门开发了校本课程。”谢琦芳介绍,早操只是“阳湖拳”在丽华三幼生根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与“阳湖拳”相关的课程,还专门制作了一套充满童趣的“皮影戏”,便于孩子了解“阳湖拳”。

在丽华三幼,老师们练习“阳湖拳”比孩子们辛苦多了,为了教好孩子,他们不但要先学会,还要对这套拳法的每一个细节都掌握清楚。此外,老师在练拳之余还要潜心研究“阳湖拳”的校本化,他们不仅教孩子怎么打拳,还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有趣的方式,把“阳湖拳”的历史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甚至带着孩子到抗倭名将唐荆川的故居“游学”,“让他们能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拳。”

△荆川小学

和丽华三幼情况相似,在常州市荆川小学(常州市教科院附小),每天上午十点大课间,2400多名学生共同练习阳湖拳自编套路动作《荆川少年》。这套三十六式的开口拳动作是阳湖拳省级非遗传人与学校体育组老师们2020年共同编排的。“这套动作更加适合集体操练,一方面是为了传承非遗文化,另一方面长时间练习也能让学生们强身健体。”荆川小学体育学科主任祁文俊说。

“我们学校就是以唐荆川先生名字命名的,让孩子们学习阳湖拳,传承好这个非遗,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荆川小学副校长过舒阳告诉记者,从2004年9月开始,学校先后聘请阳湖拳传人王宁、刘雪美走进学校课堂,教授孩子们学习阳湖拳。在外聘老师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普及阳湖拳,荆川小学也在不断加强内部师资的培养。这学期,学校邀请常州市武术协会老师,每周三上午到校为青年体育教师开课,教授阳湖拳。“我们先让体育老师们学会,然后再在体育课上教学生。”

△荆川小学

祁文俊介绍,学校序列化推进阳湖拳校本课程:低年级学习开口拳,主要是徒手动作;中年级在熟练掌握徒手动作后,开始接触短器械,比如功夫扇;高年级则进行实战与对抗,比如锁寇枪。学校还成立了阳湖拳社团,精选二三十名学生组成校队,系统地进行训练。“未来我们也计划让班主任加入到学习阳湖拳的队伍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每一名荆川学子在小学毕业时都能熟练掌握阳湖拳的技能。”过舒阳说。

武进区阳湖拳传习所所长朱全海介绍,“阳湖拳”是2009年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此之前,武进区淹城中学率先对全校50多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进行阳湖拳教学。由此,开创了一所普通中学全员习武、以拳代操(课间操)的全国先河。此后,丽华三幼、荆川小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塘实验初中、湖塘中心小学、牛塘中小学、卢家巷实验学校、礼河实验学校、寨桥中心小学等常州多个学校纷纷开设教学点 ,将“阳湖拳”引进校园。如今,以拳带操已经成为常州幼儿、中、小学校园的独特风景,武进区每年举办中小学阳湖拳锦标赛,以此来激发各校传承阳湖拳的积极性。

通讯员 朱莉芳 现代快报+记者 宋体佳 张敏 陆文杰

(学校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