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看!“跨界”实习7家单位,法学女生称年轻人要坦然接受走弯路

又到一年毕业季,有的人还在海投简历,一轮一轮参加面试,有的人却已体验过了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7份实习。法官助理、大厂营销岗职员、日报实习记者、助理律师……江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1901学生王一禾本科四年,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丰富的职场初体验。

△王一禾生活照

“七段实习虽然时间都不长,但让我体验了各种工作状态,也看到‘卷王’‘摸鱼人’等各色职场人。”4月6日,王一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一圈职场体验,让她体会到,“年轻人就业要放平心态,要坦然接受走弯路。”


(资料图)

七段截然不同的实习

王一禾的实习,比很多大学生都要早。入学半年,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实习了三个月,具体任务是立案前期的信息整理、法律关系梳理和案由确定。“当时刚接触专业,实习做的也是辅助工作,一方面知行结合学专业;另一方面体验了公检法系统公务员的工作状况,偏程式化,按部就班,基层工作也很辛苦。”

王一禾说,法学专业毕业生,基本1/3去当公务员,1/3进律所,1/3进企业做法务。基于此,王一禾在大二暑假,用两个月时间体验了三份截然不同的实习。两周在一家大厂参与实训项目,主要围绕新零售以小组合作形式提交营销策划案;两周在浙江一家日报,跟着记者老师参加新闻发布会、采写新闻稿;还有一个月,在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

△王一禾生活照

“在大厂,团队讨论、连夜出营销案,工作很有成效,也有成就感,但隐约能感到同事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报社工作时间相对自由,采访写稿脑力输出,见报也有成就感。但可能是跑时政类新闻有关,主要跟政府打交道,时间一长也会程式化,我的性格不是很适合,我还是喜欢丰富、自由的状态。”王一禾把方向转到了专业对口的律师事务所。

随后,王一禾又先后进入专注房地产案件、金融案件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律师事务所。与此同时,她还和理工科同学合作了不少实验室科研相关工作。“其实,法律是一门基于各行各业的综合学科。比如理工科很多实验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最后形成的学术科研成果,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如今,王一禾基本确定了自己知识产权律师的未来就业方向。

年轻人就业放平心态

到底什么是好工作?王一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认为还是人岗匹配。从管理角度说,是让合适的人做他擅长的事;对求职者而言,就是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知识和技能之长来择业。”另外,她还提到,实习遇到过生活和工作兼顾很好的老板,也有加班到凌晨3点、对员工很Push的老板,“我喜欢和谐的工作状态,职场PUA、过度加班、恶性卷都不长久。”

对于最近网上热议的“孔乙己文学”,王一禾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脱下长衫,绝不意味着放弃求学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眼界,而是要放下浮躁的心态。”她补充道,“年轻人职业生涯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来就是一边探索一边修正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就业就是要坦然接受走弯路。当然,这可能跟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有点违背。”

“我们一路走得迂回曲折,兜兜转转,看似回到了原点,实际上是走上了螺旋式上升的阶梯。”这是王一禾很喜欢的一段话,当下不管是就业还是职场,压力确实都不小,年轻人应该放平心态,适当“佛系”适当“钝感”,做好手头工作,积累经验技能,这样日后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才有能力做更大的事情。

现代快报+记者陈敏

关键词: